「台灣有很多孩子,他們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相同的是,他們用這同一本教科書。」他是陳慕天,唸得是和教育以及設計毫不相關的交大機械系,憑藉著「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的這份信仰,他創辦了美感教科書。
有感於台灣傳統美感的進步空間有限,陳慕天希望趁著自己還年輕做點什麼。「美感是需要耳濡目染的。」於是他和兩位志同道合的大學同學開始構思,最終選定了「教科書」作為台灣人美感培養的媒介。「因為我覺得課本是最公平的媒介,如果可以改變課本的話就可以改變台灣一整個世代的美感。」談到美感教科書的概念,陳慕天的話語中充滿理想與堅定。「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憑著這股衝勁,他們召集了多位設計師重新為課本穿上新衣,希望改變台晚的教育美感。然而要推動根深蒂固的體制變革談何容易,美感教科書的推行的過程並不如想像順利。他們面臨經費不足、遭政府機關拒絕等等難題,不過這並沒有澆熄陳木天的鬥志,在眾多勸退的聲浪下,他完成了美感教科書,並且一做就是五年。
陳慕天認為美感並沒有唯一答案,而美感教育來自於多元的刺激跟吸收。提到設計的靈感,陳慕天說,他們經常會通過看繪本去學習經驗,並尋找創作靈感。他形容美感的培養,就像學習一門語言,只要從小接觸,久而久之你就能夠學會,而繪本則是陳慕天口中的圖像語言最好的載體。「我覺得它會是資訊傳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或說是一個教育的引導。」
(延伸學習:義大利大師英諾桑提全球首門線上課程 - 【解密圖像故事力|打造深入人心的創作】 http://go.sat.cool/w82fl)
多樣的內容和創作是美感教科書一直以來的追求,因為陳慕天相信多元和尊重,是美感的重要基礎。美感教育就像是環遊世界。當看過全球的美景後,孩子自然有能力選擇出,他認為美的東西,於此同時,他也能夠了解並包容其他人的選擇。不論是美感教科書,亦或是繪本無不是一座又一座的美術館,靜靜地著孩子們的到來。
「他可能是要讓思想更自由,空間更開放。」聊到美感教科書的成果,有句評論簡扼地道出了他們的初心。然而這句評論並不是出自陳慕天,或是任何一位設計師,它來自於一位新竹市大湖國小的小學生口中。這是那位孩子在看到美感教科書時,皺著眉頭認真地思考著這本新課本的用意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這句不經意的話不僅給了陳慕天更大的動力,也恰恰證明了美感教育的潛力和重要性。引用慕天在Ted演講中的話:「如果連一群不懂教育、不懂設計的人都可以做些什麼、試圖做些什麼的話,我相信各位一定有更多的能力一定可以做到更多。」
(延伸學習:義大利大師英諾桑提全球首門線上課程 - 【解密圖像故事力|打造深入人心的創作】 http://go.sat.cool/w82fl)
編輯: 薛佳文、包雅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