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每天對著程式碼工作的工程師,還是跟文字搏鬥的工作者,對於視覺藝術是不是總有些心理門檻在?同事朋友在討論平面設計總是雞同鴨講,看不出哪裡好? 知識衛星的《Illustrator 高效設計攻略》以實用取向受到學員們喜愛,課程內部討論區還可以看到老師 Kevin 詳細回覆學員各種問題,這次我們邀請老師進一步針對學習設計和Illustrator進行分享,相信無論是有修課的同學,或是對於這門課有興趣、但還沒修習的學員們,都能從中受益!
基礎操作先學會,把課程當工具書使用
課程的小時數不少,該如何分配學習時間呢?Kevin 提到,課程大綱有兩大部分:「概念操作」(第1-4章)跟「實際應用」(第5章),建議修課同學可以將基礎篇先看完一遍,熟悉軟體的基本操作;課程後半部為較複雜的實戰技巧,可以當作工作書,有需要時再觀看、操作就好,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
自學遇到困難時怎麼解決?
雖然現在線上學習資源豐富,但如果遇到困難還是不比旁邊有老師可以直接為你解答,Kevin建議學員有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1. 先Google:查找大家可能都有的問題,輸入關鍵字,說不定就已經有解法了
2. 善用網路社群的力量:太難或太基礎的問題其實可能都有人問過,利用同好性質的 Facebook 線上社團,看是否有同好遇過
3. 建立自己的學習小組:找身邊朋友同樣興趣、學習目標一起上線上課程,一起安排學習進度,透過討論交流得到解答
你是哪種「以拉學習者」?聽聽老師給的建議吧!
所謂因材施教,不同類型的學習者,Kevin 也有不同的建議:
1. 現在或未來職場會用到的「實戰取向」:學紮實、產出作品集
每一個實戰單元都學習動手做,而且要把成果蒐集成自己的作品集。「設計師的實力是取決於你展現出來的作品,任何人都能學習新技能,但只有最後的成果才能看出學習的價值」
2. 目前用不到,但是對於職場工作有加值作用:設定小目標,依照自己的步調去調整上課節奏
為了避免學習焦慮,在學習過程中設定小目標,一步步去達成,就可以建立成就感,不僅學起來有自信,也不會在學習路上看不見終點。同時,也可以「動手做」,舉例來說,雖然公司有設計部門,但行銷人員可以幫公司設計行銷dm,分享給主管跟老闆看,得到回饋,說不定能開創職場加分作用。
3. 單純喜歡、興趣愛好:更不用給自己壓力,隨意創作,保持喜歡的初衷和感覺
沒有美感怎麼辦?從日常觀察出發
台灣人常拿中華民國美學來開玩笑,但實際要討論一張設計到底好不好時,許多人往往沒有什麼概念,到底我們要怎麼樣從日常生活培養對於設計的敏銳度?又所謂「多看」要怎麼看呢?
Kevin 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從自己的產業出發」,比如你在醫療產業工作,就可以多看大型醫療品牌的產品、網頁設計等等,從「拆解設計」開始,這個視覺用了什麼字體、材質、效果,以上這些在我們的課程裡都有提到,只要訓練自己去看一個作品的敏銳度,久而久之就會學會了。
透過以上的訪談內容,Kevin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推進學習歷程,也解開學員的疑惑,一起在生活中創造改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