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面看到「簡報課」三字,許多人直覺是教如何上台報告以及製作投影片,然而葉丙成老師的這門課可能超過你想像,作為在台大最熱門的課程之一、在知識衛星有超過15,000名同學修習,這門課跟其他課程有什麼不一樣?又該如何讓這門課幫助你在生活中有實際的改變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老師怎麼說。
跨出第一步永遠最難,最重要的是「開始」
你有沒有那種經驗,剛買了課很興奮期待要上,結果真的要開始上課時,看到上完要幾十個小時,就突然沒有動力了?這門課總時數將近11個小時,老師說是原本規劃的兩倍!不過他可是把所有的精華都「數位典藏」了,可說是老師的心血啊!
葉老師說他能理解大家一定會有壓力,不過最困難的其實是跨出第一步,只要開始了,就沒那麼難,首先要把第一章節看完,因為是「簡報本質上的認識」,後續的章節再依照你自己的需求跟節奏去看即可,加上老師在裡面埋了超多段子,所以大家放鬆心情看即可。
有學長說:『看老師的課像在Netflix追劇』大家不妨試試
超越招式的心法和思考,對人生造成持續性改變
點開課程,你會發現老師先花了整整兩個章節在講述思考性問題,葉老師表示:「比起簡報的招式,我比較注重「心法」,真正厲害的人就算投影片十分簡約,還是能夠打動人。」
很多學長姊在畢業後表示,其實簡報課不只幫助他們精進簡報技巧,甚至還對人生有所助益。其中頗有共鳴的是章節2-4「Why Me」:為什麼我是全世界最適合講這個簡報的人,老師在當中就講到,當你上台時,你要給自己十足的信心,因為此時此刻你就是全世界最適合的人。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到工作上,在接受指派一個專案之前你有沒有說服自己「我是最適合的人」,只有當你瞭解自己的價值,才能發揮你的價值,把事情做好。
想成為高手,光靠大量華麗招式是無法發揮的,你需要的是「心法」
社會處處都是「溝通與表達」
上述的章節以及課程的內容,不只是跟簡報相關,而是都可以應用在人生、生活上面,不管是和主管老闆簡短的對話、社群自媒體的發言,其實都是「溝通與表達」的一環。
老師就笑說,大家常看他在Facebook發「廢文」,但每則貼文背後,他都有想要表達的訊息,這已經是他內化的功力了,不管是文字還是口語,都是在溝通、表達你想要傳遞的訊息。
修課和完課後的小叮嚀,怎麼維持精進簡報技巧的動力?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迫不及待要繼續上課了?老師也給出小叮嚀:「每聽完一章節要記得留時間停下來想一下」,反芻課程內容,跟你的現況做連結,上課會更有效果。
針對上完課程的同學,老師也鼓勵大家「每半年回來看一次課程」,課程裡面分享了許多老師的親身經歷,不只是當作複習,因為每半年你可能會多一些新的人生閱歷,再回來看這些案例分析的時候,你更有機會找到新的啟發或體悟。
加碼建議:內向者精進表達能力的關鍵在於「多講話」
訪談的最後我們跟老師聊到,其實有不少學員他們可能原本的個性內向,或是是平常沒有在報告,突然要上台發表的,面對這樣的狀況,他們該如何克服?
老師說,其實小時候大家都是聒噪愛講話的,但台灣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安靜、不要發言,久而久之就不開口了。所以改進的關鍵就在於「要讓自己喜歡講話」,讓自己開口發言、有成就感,愈來愈敢講,怎麼做到這點?怎麼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其實就是「多講話」。
老師舉自己為例,他常常會「同一個論述,在一個禮拜之內跟不同的人講很多遍」,透過聽者的反應不斷調整內容、梳理邏輯。後面發現同一個論述會梳理的越來越有結構、邏輯,不斷的優化之後調整自己的節奏,就可以發現後面越講越好,在這之中也能獲得自信。
當然上面這條路會需要大量、反覆地刻意練習,不過我們也沒有人天生就是口若懸河,不是嗎?大家看到能言善辯的人也是經過知識的累積,以及技能不斷精進,才練就極佳的口條。學習之路漫長,希望透過這次的訪談,能夠更幫助同學在修課上找到方向,職場跟日常生活都有正向的改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