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曾在藝文活動的海報和報章雜誌中看過他的作品,有時細緻入裡,在畫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時大膽鮮明,他的作品也用來無聲的控訴不公義,闡述著信仰。他是 Croter,洪添賢,2003年在台灣還沒有將插畫家視為一項正經職業時,他已經一頭栽進這塊地,一畫就是十幾年。他是職業插畫家、設計師,也是社會觀察家,用畫筆發聲。
身為職業插畫家必須能清楚區分工作與創作,而 Croter 很懂得在商案與自我間找到平衡。「我其實蠻喜歡畫面藏很多我想說的話,一來達成業主的期待,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自己在畫的時候是開心的。」他將故事與細膩賦予了商業案,讓讀者走在精緻的細節中慢慢品味;並把張力與想像留給了自己的創作,成為同溫群眾們情感宣洩的出口。
「我之前有一隻貓,他常常窩在我工作的主機上,不然就是在上面嘔吐,每次都把電腦弄到當機。」 談到 Croter 畫中常常出現的貓,他這麼說,「所以我就決定要把他畫在我的畫裡。」就這樣,這隻一臉無辜的賓士貓,成為了他的化身,開始穿梭在Croter的大小畫作中。
他用畫邀請大家進入的他價值世界,在奇幻世界門口的是可愛動物區,讓你不自覺踏入後突然驚覺「好像哪裡不對勁」。在 Croter的畫中,每個角色都像是演員,有自己的任務,「他們知道該怎麼進場,從哪裡退場」。他讓這些可愛無害的角色與大眾對話,「如果你想讓人注意一個社會議題,恐嚇是最快的,但也最快讓人排斥,久而久之就會麻痺。」比起誰錯誰對的辯論,鮮血淋漓的場景, Croter 相信這樣的方式會讓大眾更願意駐足,給一個機會聽聽你想說什麼。
「繪畫是去補足讀者的想像力,就像繪本中,文字配合插圖起到的作用。」「如果書裡面寫了有一隻怪物,很多讀者可能想到一個恐怖的臉,可是如果我把怪物畫成一個可能有點可愛但又有點邪惡的貓,他們的想像力會就此被打開。」繪本之所以被當成與孩子溝通的媒介,正是在於他能將深澀的事軟化,讓人能將自身代入,願意換位同理。
正在嘗試繪本創作的 Croter 坦言,做繪本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在短短的幾十頁塞進一個完整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真的很不容易。」構圖、伏筆、創造懸疑,繪本裡不只是畫,更是作者沒直說的話。談到關於【解密圖像故事力⎪打造深入人心的創作】這堂線上課程,Croter說「第一次有人這樣去解析一幅畫的構成,又是國際級的大師。我們不是常常說要有國際觀嗎?這就是很好的機會。」(延伸學習:義大利大師英諾桑提全球首門線上課程 - 【解密圖像故事力|打造深入人心的創作】 http://go.sat.cool/w82fl)
「我自己認為繪本是插畫家們的一個殿堂吧。」和一般插畫不同,繪本必須在有限的篇幅中創造全新且完整的世界。每個細節、每次構圖都需要被打磨到極致才能發揮最大效果,這是一件需要透過多年磨練才能達到的成就,就像義大利大師英諾桑提60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只畫了14本繪本,但每一本都是經典。
「不切實際」、「想太多」、「很有耐心」是Croter 給自己的三個註解。他的作品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交合,第一眼可愛無害,但在下一秒你馬上會意識到不對勁。每個人看了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釋,這樣這幅畫就有了千百種故事。那是種會在心裡反覆咀嚼的詫異,讓你停不下來的去思考揣測。
這些交雜著怪誕的可愛,及精神信仰的浪漫,在Croter的工作小屋中,正持續的發酵著。
編輯:薛佳文、包雅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