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1總經隨筆-大賣空的啟示
著名電影及小說大賣空原型的Michael Burry,曾在2007年放空次貸泡沫而大放異彩,並在2021年底警示美股空頭將強勢來襲,果然在2022年美國那斯達克指數高低點跌幅達-30%,並且在近期大舉清空所有持股,僅保留一檔監獄股Geo Group,然而這個動作如同在這個反彈多頭格局潑了一記冷水,而這波空頭警示又該如何預測,本文將一同探討大賣空背後所具備的意義及形成,又有怎麼樣的跡象即將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正在來襲。
<歷史不斷重演>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想要說服自己「這次不一樣」,但實際上歷史卻是不斷地重演,只是以另外一種形式重新再來一遍,回憶當時2000年的網路泡沫及2008年的次級房貸泡沫,共通點都在泡沫一詞,然而泡沫的堆升來自資產價格的嚴重高估,最後在市場信心潰堤後而崩跌,然而泡沫在成長時卻是悄然無聲的,如同近十年的絕對寬鬆貨幣政策,目前正處於快速緊縮的階段,然而市場的派對卻不願結束,這也讓金融風暴不斷地在暗地裡逐漸發酵。
<信用貸款指標的變化>
美國聯準會為了掌握國內消費性貸的供需變化,每季統計70家國內銀行及20家海外分支銀行進行意向調查,其中消費型貸款分為信用卡、房貸及車貸,當銀行如2020年認為違約率將增加時大量緊縮貸款放貸,信用卡需求則是民眾使用信貸的比率,此兩個條件說明目前美國民眾使用信貸的比率正不斷地增加,近期美國6月份消費者信貸按月竟增加402億美元,增幅亦達歷史次高,這也暗示美國民眾透支消費的情形開始增加,如同2008年次貸危機時透支買房的情形。
<透支消費如何破滅>
就目前而言就業數據表現雖為亮眼,然而多數職缺多為約聘及餐飲觀光服務業為主,這些就業職缺增加僅是補足當時2020年受新冠疫情縮減的職缺,然而產業正處於庫存去化的階段,龍頭企業開始帶頭減少聘僱及徵才,當過度的透支消費一旦遇上了就業市場萎縮,勢必將增加消費型信貸的違約風險,然而美國根深蒂固的過度消費習慣並未因通貨膨脹而有改變,不斷地透支消費將成為銀行及金融機構的未爆彈。
<就業市場何時將轉向>
就業指標最為直觀的數據即是失業率,然而各國在每個雙數年為選舉大年,如同台灣2022年11月的縣市首長選舉及美國11月的期中選舉,在選舉之前就業都是政府最大的政績參考指標,即使企業正處於急於縮編的狀態,但在政府的號令之下都將延後人事的裁撤及組織編制,因為主政者對於在意的經濟指標都將做一定程度的干預,然而政策的轉向都將延遲至大選過後,所以在選後的就業市場將面臨重大的洗牌及變革。
<就業及消費的不可分割>
就業市場也代表消費力的延續,一旦有了就業就會帶動一定程度的消費力,反之亦然,但對於企業本身最重要的反而是如何保住公司的獲利,在訂單滑落的情況下最簡單而粗暴的形式即是裁撤人員以降低營業成本,加上庫存去化勢必將提供折扣而壓縮了毛利,對於企業來說市場的需求已經大不如前,然而這樣的獲利能力又如何支撐高股價的延續,這也是資本市場戳破泡沫的一項解釋,在這波反彈行情中反而要去思考的是如何保住獲利,在大賣空的格局下如何全身而退才是最重要策略之一。
#SAT. Knowledge知識衛星專欄訂閱
#阿正的總經投資學
留言